和田玉市场上是百花齐放、绚丽多姿、琳琅满目、良莠不齐,如何能让购买者擦亮眼睛放心的购买是一个难题,所以小编大朋就整理了一下鉴别和田玉的一些小技巧,请各位老师们指导指导;
第一个技巧是要看玉的颜色(和田玉是温润而非鲜艳),和田玉的颜色丰富,但共同特点是温润、柔和、内敛,并带有油脂光泽。
和田白玉并不是完全纯白色的,其实和田白玉是带有油脂感的暖白、青白或者是黄白色的。
和田青玉与和田青白玉是颜色比较沉稳的,是从淡青色逐渐到深青色的一种颜色。
和田碧玉大多是黑绿色的,和田碧玉大多数带有黑色斑点儿(铬尖晶石杂质,俗称“黑点”),这是和田碧玉的天然特征,也是辨别和田碧玉的一个依据。
和田墨玉并非是纯黑色的,和田墨玉而是在强光下照射透出青绿色调的深墨色。
和田糖玉是非常像红糖的一种颜色,和田糖玉通常呈现为褐黄色、红褐色等。
需要大家警惕的是颜色过于鲜艳、均匀、轻浮的“和田玉”,很可能是染色玉或其他材料(如岫玉、玻璃)。
第二个技巧是要触摸玉的质感(油润感是关键),这是鉴别和田玉最重要的方法。就是将玉在手中盘玩片刻,或用手指轻轻摩擦。
真和田玉:会感觉越来越油润,有种微微的阻力感,就像触摸凝固的油脂。即使看起来干,摸起来也是油润的。
假玉或低端的和田玉:摸起来光滑但“发涩”或“打滑”的是玻璃制品;很多石英岩玉(如京白玉)摸起来是“干、涩”的感觉。
第三个技巧是掂玉的重量(压手感)和田玉的密度很高(约2.95-3.17),比一般常见的玉石要重。将大小相似的和田玉和其他玉石(或疑似料器)放在手心掂量就会感觉出。
真的和田玉:感觉“打手”,拿在手上有沉甸甸的压手感。
假玉:玻璃或塑料制品在手上掂起来感觉轻飘飘的没有压手感。
第四个技巧是听玉的声音(清脆悠扬),这个方法主要用于鉴别手镯或挂件之间轻轻的碰撞。用一根细绳将手镯或者挂件悬空,用另一块玉轻轻敲击它。
真的和田玉:声音清脆、悠扬、悦耳,像金属撞击声,余音绵长。
假的和田玉:玻璃制品的“玉”声音刺耳且短暂;塑料或其他石头发出的声沉闷。
第五个技巧是测硬度(小技巧,需谨慎),和田玉摩氏硬度在6-6.5之间,比普通玻璃(约5.5)要硬。用玉的边缘,在不显眼的地方轻轻划一下普通玻璃。
真的和田玉:能在玻璃上划出一道痕迹,而自身无损。
假的和田玉:不能把玻璃划出痕或者是双方都有划痕。
注意:此方法有风险,必须征得卖家的同意,而且对玉器有潜在的风险,大家一定要慎用。
第六个技巧是“打灯”观察法,使用强光手电筒(手机手电筒也可,但效果稍差),用于鉴别玉内部结构。
真和田玉:玉料侧面在手电筒照射下,能看到内部结构是均匀分布的、细密的、云絮状的纹理,像一团浓密的雾状,也就是业内人们常说的“毛毡状结构”。和田玉籽料的结构通常更致密细腻,和田玉山料结构可能稍大一些。
假和田玉或者仿冒品:在手电筒照射下非常干净,或有流动的气泡、漩涡纹的是玻璃。在手电筒照射下内部是“颗粒状”、“砂糖状”结构,能看到一颗颗闪亮的晶体的是水石、石英岩或者岫玉。
第七个技巧是看皮色(籽料鉴别重点),这个方法对于带皮的和田玉籽料,打灯看皮色至关重要。
真籽料皮色:颜色是从玉肉表面由深到浅自然沁入内部的,皮色和玉肉之间有过渡感。毛孔(就是撞击坑)在皮色上是依然可见。
假皮色(染色):颜色浮于玉表面,像一团染料堆积在裂缝或凹陷处,显得生硬、呆板。打灯看,颜色只在表层,没有向内渗透的过渡感。
第八个技巧是常用于仿冒品与和田玉的主要区别
玻璃玉: 手感轻、温感低(发凉)、有气泡、漩涡纹、断口呈贝壳状,过于完美。
石英岩玉:手感发干、光泽是玻璃光泽而非油脂光泽,打灯看是“颗粒状”结构。
岫玉:硬度低,易划伤,手感轻,透明度通常较高,光泽是蜡状光泽。
阿富玉:(大理石) 硬度低,易被小刀划伤,密度低,手感轻,结构粗糙。
合成材料玉:颜色过于均一,毫无瑕疵,缺乏天然纹理和生命力。
第九个技巧是和田玉鉴别口诀:一掂重量沉不沉,二摸手感油不油,三看颜色润不润、结构密不密,四听声音脆不脆,五审证书保质量。
最后说的是要记住:和田玉的美在于其温润、内敛、厚重的君子之风。任何看起来“完美无瑕”、“颜色扎眼”、“价格过低”的玉,都需要加倍小心。积累经验,从熟悉的、可靠的、信誉的渠道购买,是避免上当的最好方法。


发表评论共有0访客发表了评论
暂无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